您的位置:首页 > 行业新闻 >

不良资产上游

日期:2019-01-16 14:35:18阅读:7944次

    在2012年以来的不良资产周期中,不良资产主要来自于银行(国有行、股份行、城商行、农商行等),非银行金融机构(券商、保险、融资租赁、P2P等)、非金融机构(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)以及财政不良资产。
 
如果进一步追溯不良资产的源头,我们发现,任何投资、经营不当的个人或企业甚至政府行为,都可能形成不良资产。
 
不良资产形成来源
 
(一)银行不良贷款形成
 
金融危机发生后,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,即是常说的“四万亿计划”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迅速得到化解,不良贷款率也大幅度下降,这一点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上表现得极为明显。随后几年中,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不良双降,直到2013年不良资产再次抬头。
 
从不良贷款余额的组成构成上看,四类商业银行中,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最大,但占比在逐步下降;不良贷款比率上,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处于较高水平,且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三类商业银行。
 
2018年2季度,国有行、股份行、城商行不良率依次为1.48%、1.69%、1.57%,而农商行为4.29%。趋势上,国有行、股份行、城商行的不良率波动相对较小,且基本保持同步变化;农商行不良率则在2014年以来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,上升到近十年高位水平。
 
(二)非银机构不良资产形成
 
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以外,还有商业银行之外的借贷业务也构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,其中影子银行范畴最广、影响最大。
 
构成不良资产的影子银行包括信托计划贷款或租赁、委托贷款、小额信贷公司、财务公司、金融租赁、担保、典当行、财富管理产品,以及P2P借款等。
 
截至2018年6月末,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、公募基金、证券公司、期货公司、私募基金、保险资管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8.76万亿元,资管业务总规模在2014、2015、2016年呈快速上升趋势,2017年后开始保持稳定。担保、典当、银行间市场交易等形式未进行精确统计。  
 
 在此背景之下,流出金融系统的资金大幅度增长,相应的,不良资产也会在各个流入领域形成不良资产,推动了不良资产市场的规模的扩大。